
业内预测明年将有大批俄货店倒闭 火爆背后隐患显现

蓝底白字的醒目标识,搭配着循环播放的俄语歌曲,如雨后春笋般开张的俄罗斯商品馆成为今年多地街头巷尾的一道新风景。这些商品馆以原装进口为核心卖点,主营休闲零食、面包饼干、奶制品、套娃、生活日化等俄罗斯特色产品。
据了解,俄罗斯商品馆的货品通常有24类,包含3000-5000种商品。招商人员介绍称,加盟这类超市的风险小回报高,整体利润率在40-60%。例如,供货价5、6元左右的巧克力,建议零售价可以卖到15元左右,利润可达一倍多。相比之下,国内零食零售品牌的毛利率普遍在10-30%左右。
有招商人员透露,几十家门店中,快的话三个月、慢的话五六个月就能回本。数据显示,国内现存俄罗斯商品相关企业3532家,近两年相关企业持续增长,截至12月18日,2024年累计注册841家,已超2023年全年注册量。从同比看,今年第一季度以来,俄罗斯商品相关企业注册同比增速已经连续3个季度保持正增长,且第四季度仍将延续增长态势。这些企业的地域分布聚集性较强,大多集中在北方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其中牡丹江市今年累计注册超500家。
然而,也有网友指出,在这些俄罗斯商品馆里,“不全是俄货”“有不少国内代工产品”。近日,一则博主与俄罗斯女友逛俄罗斯商品馆的视频引发热议。博主的俄罗斯女友进入该店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些都是假的。”据博主透露,这家名为“硬核俄货”的店铺通过设置引导性标语、播放俄罗斯音乐以及采用俄罗斯风格装修等手段,营造出一种纯正俄罗斯商品店的氛围,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店内大部分商品实为中国制造,且价格虚高。同时,由于俄语的复杂性,翻译往往不准确,导致出现连俄罗斯人都看不懂的商品名称。此外,诸如俄罗斯榴莲糖、咖啡及各类热带水果制品更是离谱,因为俄罗斯气候寒冷,根本不可能产出这些热带水果。
多家俄罗斯商品馆的加盟总部表示,他们的产品分布中,俄罗斯进口和国产商品占比大概为80%和20%。火腿、面包、部分奶粉等是东北生产,其他均为原装进口。畅销俄货中可能存在“阳澄湖洗脚蟹”的现象,即把大包粉出口再进口在俄罗斯“过一道水”,回来委托本土工厂生产变成进口奶粉,来迎合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推崇。监管部门已经开始检查商品来源,已有俄罗斯商品馆因经营场所和产品资质的问题而撤店。近期片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前来检查,店内涉及的俄罗斯进口产品需要提供不少证明材料,有些老板因嫌麻烦就先闭店了。
对于俄罗斯商品馆的未来发展,不少人的态度并不乐观。业内人士直言“明年肯定要倒闭一大批俄罗斯商品馆了。”他们认为,俄货的火爆并不会是常态,许多选择购买的人图个新鲜。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越开越多的俄罗斯商品店有一定的水分,可能有商品“挂羊头卖狗肉”,还有的商品先出口再进口,在俄罗斯过一道关后又返回变成了“俄罗斯商品”。这类门店要长久经营下去,最终还是要落到品质上,品质不好也是不可持续。目前,俄罗斯商品馆开店的疯狂,更像是为挣快钱的短期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