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2025民法典:婚姻中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访客 2025-07-04 10:01:09 7323
《民法典》规定,关于婚姻中彩礼返还,若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或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彩礼应返还,若因给付彩礼导致生活困难,亦应要求返还,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旨在保护婚姻双方的权益,避免彩礼成为婚姻中的负担。

2025民法典婚姻中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以下三种情形下,当事人请求返还彩礼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若双方未登记结婚,原则上彩礼应当返还。但司法实践中会综合考虑共同生活时间、彩礼用途等因素,酌情确定返还比例。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若双方虽登记结婚,但未实际共同生活,离婚时请求返还彩礼的,法院会支持。这里的“共同生活”需满足长期稳定同居、共同承担家庭义务等实质要件,而非仅法律形式。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若婚前给付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离婚时请求返还彩礼的,法院会支持。但需提供有效证据证明生活困难,如债务凭证、收入证明等。

  法院在确定返还金额时,通常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共同生活时间长短:共同生活时间越长,返还比例可能越低。

  2.彩礼的实际用途及剩余价值:若彩礼已用于共同生活开销(如婚礼筹备、家庭支出等),返还金额会扣除已消耗部分。

  3.当地风俗习惯:法院会参考当地彩礼习俗,避免机械裁判。

  4.双方过错程度:若一方存在过错(如欺诈、重婚、暴力等),可能影响返还比例。

  5.孕育情况:若女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怀孕、流产或生育子女,返还比例会酌情降低,以保护女性身心健康。

  此外特殊情形下也需要返还彩礼:

  1.若双方虽未登记结婚,但已共同生活,法院会综合考虑共同生活时间、彩礼使用情况、孕育情况等因素,确定是否返还及返还比例。

  2.若彩礼数额明显超过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或给付方家庭经济状况,法院可能认定彩礼数额过高,并酌情调整返还比例。

  3.若一方存在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行为,法院会认定该行为无效,并判令全额返还彩礼。

不予返还彩礼的情形有哪些?

  2025年民法典婚姻中不予返还彩礼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且共同生活:若双方已登记结婚并共同生活,离婚时一方请求返还彩礼,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例如,夫妻婚后共同生活多年、相互履行夫妻义务,这种情况下要求返还彩礼通常不会得到支持。

  婚前给付彩礼但未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若婚前给付彩礼未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离婚时无需返还。这里的生活困难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若给付彩礼未造成给付方生活陷入困境,则不用返还。

  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共同生活时间较长或已生育子女:虽然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双方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多年或生育子女,在解除同居关系时,彩礼通常也无需返还。例如,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共同生活两年以上,或虽未登记但已生育子女,彩礼可能不予返还。

  彩礼已用于共同生活开销:若彩礼已用于共同生活开销,如购置家具、家电等,且这些物品已成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一部分,或用于婚礼筹备、家庭支出等,返还金额会扣除已消耗部分。例如,男方起诉要求返还20万元彩礼,女方举证其中8万元用于婚宴、婚纱照等,法院最终判决返还12万元。

  存在特殊情形:如婚约存续期间,婚约当事人死亡,且婚约的解除并非当事人的意愿,若在死亡前已经起诉的应予除外,否则彩礼可能不予返还。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