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拔牙第3天嘴里散发腐臭味 干槽症引发剧痛

生活中,很多人都经历过拔牙。但36岁的李女士最近却因此遇到了不少麻烦。不久前,她终于拔掉了困扰自己半年之久的右下智齿,原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没想到接下来却遭遇了一场“口腔风暴”。
拔牙当晚,李女士因为难以忍受嘴里的血腥味而漱了口。睡前刷牙时,牙刷不小心碰到了创口,渗出了一些血丝。第二天早晨,她发现嘴里有股轻微的酸臭味,便安慰自己可能是食物残渣,并用舌头顶了一下伤口处的空洞。这个动作后来被医生称为“灾难的开始”。
第三天晚上,正在吃晚饭的李女士突然感觉粥里混着一股类似粪便的腐臭味。更糟糕的是,她的右耳开始针扎般疼痛,太阳穴也跳动不止。
李女士就诊后,医生用探针轻触暴露的牙槽骨,她疼得瞬间飙泪。医生诊断这是典型的干槽症,为了避免发生骨髓炎,立即进行了清创处理。
牙齿拔掉后,留下的牙槽窝会被血液充满并形成一个血凝块。血凝块在24小时左右逐渐机化变得坚固结实。如果血凝块脱落,牙槽骨就会暴露在充满细菌的口腔中,一旦感染就可能引发干槽症。李女士拔牙后立即漱口、刷牙,甚至用舌头顶牙槽窝的行为,加速了血凝块的脱落。
干槽症患者通常会在拔牙后3-5天出现剧烈疼痛,这种疼痛可放射到同侧耳朵和太阳穴,止痛药效果不佳。同时,患者口内会有腐臭味,这是因为口腔中的厌氧菌分解坏死组织时释放硫化物,产生类似臭鸡蛋或粪便的刺鼻气味。
判断是否为干槽症的方法包括:干槽症通常在拔牙后3-5天才出现;疼痛区域不仅限于拔牙窝,多数会出现放射性剧烈疼痛;服用止痛药无效时应就医查看。如果在拔牙后3天内出现异常腐臭,即使不疼也要警惕。
避免干槽症的关键在于护理。拔牙后40-60分钟应咬住棉球止血,过程中避免说话或频繁吐口水,不要用舌头去顶棉球。麻醉剂失效前3小时内避免进食,以免刺激伤口出血。拔牙后24小时内可用冰袋冷敷脸颊减少出血、肿胀和疼痛,单次约10-20分钟,中途适当间隔。根据医生建议服用药物,保持口腔卫生,24小时后可开始刷牙、漱口。饮食宜清淡,一周后恢复正常饮食。
拔牙后麻醉药效过后可进软食,不能因怕痛、怕感染、没胃口就不进食,否则易发生低血糖且不利于恢复。当天避免用手术创口区的牙齿直接咀嚼食物。一周后饮食通常可恢复正常。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拔牙后一定要严遵医嘱,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切勿用舌头顶伤口空洞,如有刺激性异味应及时就医。希望大家都有一口好牙,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