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全球店王”被卖了

访客 2025-05-08 18:36:50 83502
“全球店王”被卖了摘要: 实体零售巨头再添变局——曾凭177亿元销售额问鼎「全球店王」的北京SKP如今被摆上了“货架”。日前,北京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示《博裕五期美元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收购北京华联(SKP)百...

实体零售巨头再添变局——曾凭177亿元销售额问鼎「全球店王」的北京SKP如今被摆上了“货架”。

日前,北京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示《博裕五期美元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收购北京华联(SKP)百货有限公司股权案》称,博裕五期美元基金(下称博裕基金)通过其关联方拟收购北京SKP部分股权,目前尚未公布交易金额。

“全球店王”被卖了

01 昔日的“全球店王”确认出售

根据公示,交易前,Radiance Investment Holdings Pte. Ltd.(“Radiance公司”)(直接和间接)与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联集团”)分别持有北京SKP 60%和40%的股权,北京SKP由Radiance公司和华联集团共同控制。

交易后,Radiance公司继续间接持有北京SKP 42%-45%的股权,且仍保留对北京SKP的控制权,北京SKP仍保持本次交易前的运营管理结构,博裕基金关联方间接持有北京SKP 42%-45%的股权,与Radiance公司共同控制北京SKP。

公示显示,博裕五期美元基金于2021年3月30日成立于新加坡,主要从事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业务,最终控制人为Boyu Group, LLC(Boyu Group, LLC及其所控制的投资实体统称为“博裕投资”);博裕投资是一家拥有综合协同平台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Radiance公司于2011年9月14日成立于新加坡,主要从事投资控股业务,其最终控制人为自然人,主要从事投资控股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SKP被出售的消息最早在3月底传出。彼时,彭博社报道称,博裕投资已经接近完成对SKP的收购案,金额40亿美元至50亿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289亿元至361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SKP的前身为华联新光百货(北京)有限公司,是由北京华联和台湾新光三越联手打造的高端商业项目。2015年,北京华联接过新光天地,正式更名为SKP。

2020年,北京SKP以177亿元的销售额一举超越世界最富盛名的奢侈百货公司哈罗德百货,拿下全球“店王”的荣冠。

2023年北京SKP的销售额更是创新历史新高,高达265亿元。期内,西安SKP和成都SKP分别实现了80亿和55亿的营业额,2024年7月开业的武汉SKP首日营业额即破亿。

此外,根据北京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公示信息,2024年,北京SKP在北京、西安、成都、武汉的四座城市的百货零售市场中,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0%至15%、15%至20%、10%至15%和0%至5%。

02 靠“美妆首发”+“买手制”出圈 却难抵奢侈品消费降温

一直以来,SKP都采用“首店经济+独家首发”策略构建美妆品牌壁垒,更通过首店稀缺性+话题性不断激活高净值客群消费力,反复出圈。

早在2015年,TOM FORD彩妆品牌在北京SKP设立中国首家专柜,推出16款“烈焰幻魅唇膏”及三款限量香水(绝耀倾橙、廷夏御兰、东方系列),成为当时高端彩妆市场的焦点,2016年,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旗下的高端化妆品牌HERA赫妍也宣布中国首店进驻北京SKP。

此外,以武汉SKP为例,美妆区由化妆品区和SKP SELECT BEAUTY,即“美妆专柜+集合店”的形式构成,其中,化妆品区共囊括155个知名高化、香氛及新锐小众品牌。其中,超过100个品牌首次进入湖北省甚至华中地区,是迄今为止SKP项目打造的品牌数量最多,也是全国高化规模领先的化妆品区。

而高端定位和「买手制」的创新经营模式,更是让北京SKP长期稳居中国商业综合体顶端。

官网显示,SKP SELECT从全球采购时尚前沿的设计单品,集聚国际高级男女装、独立设计师作品、精致鞋履、品味珠宝、趣味配件、美妆香氛及家居饰品于一处,建立了一站式购物体验目的地。

据悉,SKP从2014年起就开始组建自己的采购团队,这个买手团队目前规模约200-300人,招募的必要条件是具备海外留学背景,并采取“直营买手制模式”,能够根据零售情况和消费者反馈随时对品牌进行调整,与消费市场需求保持紧密贴合。

SKP SELECT BEAUTY品类能保持频繁更新的背后就离不开SKP强大的买手团队。据CBO此前了解,门店每2-3个月会换掉近三分之一的产品,新品均由SKP专业的买手团队从全世界各地挑选采购,以保持消费者的新鲜感。

然而,曾经的全能选手为何被资本摆上交易桌?

首先,北京SKP的负债压力一路攀升。公开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2023年,北京华联的财务状况呈现出收入下滑而负债上升的态势,北京华联的负债总额从288.25亿元增长到了465.03亿元,而净利润在3至6亿元之间徘徊,但相较于庞大的负债规模,这些利润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其次,作为全球高端百货零售之王的北京SKP,无法避免全球奢侈品行业遇冷带来的影响。Audemars Piguet和A. Lange &S hne等奢侈腕表品牌在近期关闭西安SKP内的门店,而卡地亚开在北京SKP-S的门店已经停止营业。

从各大头部奢侈品集团发布的财报中也不难窥见一二。LVMH集团财报指出,2024年,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的营收占比从31%跌落至28%,该地区有机营收同比下降11%,其中Q4下降10%,Q3下降16%;开云集团2025年Q1财报显示,亚太地区(除日本)业绩大跌25%,中国市场对奢侈品的需求仍处于低迷状态。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奢侈品消费正在经历一场明显的降温。根据胡润研究院3月21日发布的《2025胡润至尚优品-中国高净值人群品质生活报告》(下称“胡润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内地高端消费市场规模同比下降2%,至1.63万亿元,以高端珠宝、腕表和箱包为代表的传统奢侈品市场跌幅超过8%。

贝恩公司在《202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中也指出,2024年中国大陆的奢侈品市场下降18%至20%,业绩回落至2020年疫情期间水平。

从首店经济缔造的神话,到买手制构筑的护城河,SKP曾精准踩中中国奢侈品消费爆发的黄金二十年,而今面对奢侈品市场的持续降温,百货巨头的转型已不仅是运营策略的调整,此次股权变更,或许正是其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能否借此契机实现变革与升级,CBO将会持续关注。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