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小米汽车陷舆论风暴,雷军告别“新手保护期”

访客 2025-05-19 12:35:51 16175
小米汽车陷舆论风暴,雷军告别“新手保护期”摘要: 时隔一个多月,雷军终于回归公众视野了。《中国企业家》记者获悉,5月15日,雷军在小米价值观大赛后,对小米员工发表了演讲,...

时隔一个多月,雷军终于回归公众视野了。

《中国企业家》记者获悉,5月15日,雷军在小米价值观大赛后,对小米员工发表了演讲,首次公开了过去一个月自己及小米高管们的状态,并回应了外界所关注的小米汽车安全话题。

雷军在演讲中称:“我们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我和同事们一样,一下子都懵了。”此前,雷军还曾在微博上表示:“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

“小米SU7安徽铜陵高速事故”给小米造成的影响,远超雷军的预期。“一位熟悉汽车行业的朋友告诉我:‘造车,遭遇交通事故在所难免。’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场事故的影响如此之大,对我们小米的打击也如此之大。”雷军表示。

过去一个多月,雷军取消了很多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在社交媒体上的健身打卡互动。雷军的抖音更新还停留在3月底,他参加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时的视频。连4月下旬汽车行业最重要的展会——上海车展,雷军也缺席了。展会上,小米新车小米YU7也没有出现,小米展台上,工作人员只是每天免费发放5000个售价129元的棒球帽。

消失在公众视野的这段时间里,雷军跟小米集团的管理层、汽车部的同事们开了很多次会。“会议的主旨只有一条——我们如何系统地去解决问题?我们如何拿出更有说服力的经营和治理表现,去回应公众对我们更高的要求?”雷军称。

不过,雷军在5月15日的演讲中,并未谈及小米SU7 Ultra车主们针对挖孔版前舱盖的维权事件,而关于小米汽车这一技术设计的舆论正在发酵。

就在雷军发表内部演讲的同时,多名小米SU7 Ultra车主正在各大社交平台发起维权行动。起因是有车主发现他们花费了4.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压根就没有风道,也不具备宣传的“高效导流”等功能,他们认为小米涉嫌虚假宣传,要求退车和退还定金。

5月15日,在微博拥有204万粉丝的网络作家“风云XTony”发文称,其作为小米SU7 Ultra挖孔版准车主,已经与小米汽车副总裁李某某、销售交付服务部总经理张某,线下约谈三个多小时,但没能达成最终方案。“风云XTony”表示,小米方面说退订会直接造成小米汽车的崩塌。该博主还称他们的维权诉讼群目前已达70多人,准备一起起诉小米汽车虚假宣传,主张退一赔三。

《中国企业家》联系到了“风云XTony”等维权车主,试图了解更多维权事件详情,不过对方均以“还在和小米方面商讨最终解决方案,不方便说什么”为由,拒绝了采访。目前,小米汽车跟各维权车主们仍处于谈判阶段。

当雷军带着数千万的流量,迅速在汽车行业打开局面,成为车圈的顶流时,高强度的流量曝光也让小米汽车快速丧失了“新手保护期”。享受流量红利,也意味着小米汽车必然面对更多的审视。小米汽车必须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承担更多责任,才能蹚出一条无人走过的路。

“我们挖孔版车主只会被其他人嘲笑”

目前,那些花费4.2万选配了挖孔版前舱盖的小米SU7 Ultra车主们,最直接的愤怒是,既然挖孔版前舱盖压根就没有风道,也不具备宣传的“高效导流”等功能,为什么小米汽车当初没有如实告知。

此前,小米汽车官方宣传小米SU7 Ultra时,曾表示其碳纤维前舱盖“完全复刻纽北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采用了与其相同的空气动力学设计,2个贯穿风道,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此外,雷军也曾在直播中提到,“我们不能只做个外观,内部的东西也都要改。”

然而,有提车的车主在实测时却发现,挖孔版前舱盖部件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并无差异,风道设计形同虚设,仅多了一个支撑的塑料板。

《中国企业家》在接触数位维权车主和分析其维权贴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普遍的抱怨和诉求有两个方面:

第一,已经提车的车主,主张退车和钱款,车不想要了;

第二,还未提车的车主,要求退还小米SU7 Ultra的定金,车不买了。

此前,小米也承认了宣传“不清晰”,并在5月7日做了公开致歉,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满足复刻造型的需求之外,还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我们对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深表歉意。”并且,小米承诺对于未交付的订单提供限时改配服务,锁单用户赠送2万积分(约合人民币2000元)以表诚意。

重新审视

4年前,雷军宣布进军汽车行业时,曾放出豪言:“进军智能汽车行业是小米历史上最重大的决定,同时也是自己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

1年前,小米SU7刚发布时,雷军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等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己既兴奋又紧张,像完成了一次高考。“背负的压力很大,干了3年时间,花了那么多钱,小米全体员工、米粉、小米股东们都在盯着小米汽车的表现。我觉得3年前我自己把话说得挺满的,就已经是志在必得,首战即决战,对我还是压力很大的一件事情。”

那时的雷军,还很忐忑,不知道自己交出的答卷,市场到底会给出怎样的评分。然而,去年小米SU7开局即成功的喜悦,让雷军早已将当初的压力和烦恼抛之脑后。

小米汽车陷舆论风暴,雷军告别“新手保护期”
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是雷军创办小米的15周年,也是小米造车的第4年,当下小米汽车的舆论困境与一年前的高光盛况形成鲜明的反差,对于雷军和小米汽车而言,或许也是机会重新审视高流量模式下的得与失。

2025年4月6日,对雷军和小米而言原本应该是一个15周年的大日子,小米内部也为15周年准备了一系列庆典活动。但是,3月29日晚,发生在安徽铜陵高速的那一场交通事故把这一切都击碎了。

雷军称四年前小米决定造车时,自己就对汽车安全问题格外担忧。小米一直高度重视汽车的质量和安全,上市一年多来在各类权威评测中都取得了高分。然而,安徽铜陵高速事故的发生让他们认识到,公众的期待远超想象,小米必须在汽车安全领域做到行业领先,甚至成为最安全的车,而不仅仅是合规或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我们一直觉得自己是汽车行业的新人,是一家创业的公司。但小米今天的规模、影响力、社会关注度都到了非常高的地方,社会和公众要求我们去承担一家真正的大公司行业领导者的责任。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这是15岁的小米无可回避的责任。”雷军在演讲中表示。

眼下,小米的第二辆车小米YU7即将发布,这是小米首款纯电SUV,虽然该车此前一直备受关注,但接下来迎接小米汽车的到底是鲜花还是荆棘还不可知。

当雷军和小米汽车像一条鲇鱼一样,以互联网的速度和模式闯入汽车制造工业,并完成上市首年交付量突破13.5万辆的业绩时,市场也正在以同样的速度和标准审视小米汽车。当小米汽车借势超高的IP流量和激进的营销策略,用一年就走完其他车企五六年就走完的路,雷军也不得不比别人更早地告别造车的“新手保护期”。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