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为何等不到中方的访华邀请 关税问题未解

尽管中美在日内瓦会议后发布了联合声明,但两国之间的关税问题仍未解决,关系依然微妙。特朗普处于等不来中国电话也收不到访华邀请的尴尬处境。这段时间内,出现了两个信号,揭示了特朗普急于访华的原因。
不久前,特朗普访问了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三国,表面上是为了加强美国与阿拉伯世界的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实际上,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筹集资金以应对美国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在一系列紧张的谈判后,美国与这些国家达成了协议,特朗普宣称这将带来至少1.2万亿美元的经济交流。然而,这些协议对解决美国面临的最大难题——美债危机,只是杯水车薪。美国国债规模不断攀升,一批美债即将到期,而美国政府却面临无人接盘的困境。
中国作为美国第二大债主,出于自身经济安全考虑,抛售了许多美债,降至第三大债主。日本也大规模抛售美债,使美国在美债问题上焦头烂额。因此,特朗普急需找到新的买家来接手这些美债,缓解债务压力。他在中东之行中明确表示希望从中东国家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但中东国家在资金支付时间上保留了主动权,导致特朗普虽看似收获颇丰,实际距离解决问题仍很遥远。
当前国际经济格局下,只有中国具备解决美债问题的实力和影响力。然而,特朗普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尴尬,是他主动挑起了关税战,给中美经济关系带来了巨大冲击。虽然双方经过多轮谈判达成了一定协议,但20%的“芬太尼关税”仍未取消,成为中美关系回暖的障碍。中国对特朗普政府的态度较为冷淡,基本处于“懒得搭理”的状态。
这种局面导致了一些变化。特朗普开始转移指责对象,不再像以往那样将责任归咎于中国,而是将矛头指向国内资本。此外,他对各国的态度也出现软化迹象,从强硬要求关税谈判转变为通过信件沟通方式表达诉求。这些信号表明,美国和特朗普政府的态度有所软化。
有人认为现在是允许特朗普访华的时机,希望通过访华推动中美关系改善,解决遗留问题。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指出特朗普政府未提及取消芬太尼关税,缺乏诚意,此时让其访华可能无法取得实质性成果,甚至可能让中国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