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卖平台“三国杀”,谁能成赢家

晚10点半,北京东四环内的一家中式连锁面食馆即将打烊。“咔嗒”一声,店员关了外卖接单机,最后一单外卖停留在京东平台的第87单。不到3分钟,一名黄色着装的骑手赶来取餐。
王师傅是一位美团骑手,他兼职,跑的是“众包”,哪个平台的订单都送,京东的达达也跑。他的手机里,安装着三个以上的外卖配送软件。
头一天中午,头戴泛旧的蓝色安全帽,车上拉着全新的红色送餐箱的骑手老赵正穿梭在南二环白纸坊街道,老赵说,“箱子是刚配的,帽子还没来得及换。”老赵是京东旗下达达集团的一名配送员,京东进入餐饮外卖后,就将达达骑手们蓝色的着装和送餐箱换成了红色的。
美团、京东的外卖“大战”正酣,饿了么也加入了这场竞争。
4月30日,饿了么宣布,进一步加大平台补贴力度,正式开启“饿补超百亿”大促活动。外卖市场竞争进入“红黄蓝”之争、“三国杀”之争新阶段。
身处其中的一些骑手,也因同时兼职三个平台,被称为“红黄蓝小哥”。
《中国企业家》走访多家商户、采访多个外卖骑手了解到,外卖市场的格局已然被打破。在这张重新洗牌的牌桌上,京东、美团、饿了么正以“百亿”“千亿”级的投入,补贴、吸引和争夺用户、商户及骑手。后三者,作为这场竞争中的重要一环,都在观望与权衡。
餐饮老板的担忧
近期,国证国际证券的报告称,2024年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市场占有率约是7:3。2024年的外卖平均日单量约6000万单,同比增长13%,约为2021年的1.5倍。
对券商测算的市场份额数据,《中国企业家》跟美团核实,美团方面表示,官方从未公布过市场份额,对市场机构的观点不予干预和评价。
此外,《财经》也报道,美团即时配送2023年全年单量为220亿单,平均日单量约为6027万单。
美团2024年年报显示,其即时配送日订单量峰值突破9800万单。
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餐饮商户了解到的数据,与上述国证国际证券调研数值基本吻合。多家受访餐饮商户表示京东加入之前,“美团和饿了么的订单,差不多是这样。”
但伴随着京东的加入,这个格局正在被打破。
记者于4月26日21点30分(临近北京某商场下班时间),同时在饿了么、美团、京东外卖平台上下单了某款茶饮,取餐号分别显示为54、145、50。
对有些餐饮品牌来说,京东的外卖订单增长迅速。一位餐饮从业者告诉记者,3月份京东订单还是几单几单地涨,到4月初,京东单量就追上了饿了么。
4月27日,记者晚上8点同时在饿了么、美团、京东外卖平台下单某中餐连锁店的餐品,取餐号分别显示为53、141、150。
同时兼职三家平台的外卖骑手小许告诉记者,京东外卖有时候定位不准,用户电话有时候也出错,“耽误事,但这种情况也不多”。不过京东这段时间每单的派送费比美团高,“多1~3块钱”,他跑了10单京东外卖,挣了120元。
还有一位美团“畅跑”骑手朱师傅对记者说,这段时间京东承诺要给全职骑手买社保,一起跑外卖的兄弟去跑京东多,朱师傅也比较动心,但他也犹豫京东的单没有美团多。
一位43岁的骑手杨师傅,毫不犹豫地选择去京东,因为担心45岁以后不好再买社保了。
另一位王师傅也是美团“畅跑”的外卖骑手,他说他更看重订单量,以及每个订单的派单费,相比拿到社保,他想挣更多的钱在手里。他老家在外地,以前打工在其他地方买过社保,后来就断了。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称,骑手和商家规模决定了平台的市场竞争力,骑手多平台接单会稀释平台运力资源,增加调度成本,还可能降低平台的履约效率。因此,商家和骑手是外卖平台争夺的核心资源。
美团的负担
如果为骑手交社保,对于拥有庞大骑手团队的美团来说压力不小。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称,京东此次提出为全职骑手提供全额社保的做法可谓一举多得,一是短时间内可以快速吸引较为年轻的骑手,也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起到表率作用,有利于其未来在资本市场的市值表现。同时,鉴于对手有庞大的骑手队伍,如果对方同样打出“社保牌”,意味着要付出比京东更高的资金成本。
在京东发布社保承诺后,美团、饿了么也公布了为全职骑手提供社保的试点计划。2月19日,美团公告称,2025年起逐步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
2017年美团餐饮补贴金额高达42亿元,同比增长60.5%,骑手成本增至183亿元,占到了外卖业务营收(210.32亿元)的87%。2017年美团毛利增长至122亿元,但毛利率却从45.7%下降到36%,主要是低毛利餐饮外卖业务占比提升至62%,该部分毛利率仅8.1%。
高额补贴后,美团用户增速迅猛。据《金融投资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018年,美团提高了对商家佣金抽成,部分城市部分商户的佣金涨至22%。
2021年,美团餐饮外卖收入963亿元,同比增长45.3%。其中配送服务收入为542亿元,佣金收入285亿元。而同期,外卖骑手配送成本增至682亿元,同比增长38.3%,占外卖总收入71%。
这一年,美团将外卖、到店酒旅和闪购业务合并为“核心本地商业”。从2022年起,美团不再单独披露外卖业务的收入和成本,包括骑手成本。
此外,记者注意到,2015年~2024年的10个财年里,有一半的年份,美团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有6年净利润录得亏损,合计亏损1809.27亿元。其余4年的净利润合计566.10亿元,远未覆盖其亏损敞口。
能否推动行业进化
国证国际证券2025年4月23日的一份报告中,综合国家统计局、中国饭店协会的数据估算,2015年~2024年10年间,国内餐饮外卖市场规模从1250亿元增至约1.5万亿元规模,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外卖渗透率从2015年的4%提升至2024年的26%。
上述报告还显示,截至2024下半年,国内外卖用户规模增至5.92亿人,同比增长约9%,2015年~2024年这1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
此次京东加入外卖行业,还提出了“品质外卖”的要求。
京东方面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称,京东品质外卖坚持“堂食”的准入标准,首创最严格商家入驻审核标准和管理制度,用三重机制来保证品质堂食:第一是真实性,以线下流量去判断经营环境和食品质量;第二是逐步和各省市监管部门的餐饮数据接口对接,目前京东外卖商家的审核通过率不到四成;第三是门店入驻后不断巡查巡检,问题商家立即下线永不合作,对好商家给予流量加权。
据京东披露,目前平台已注册品质堂食门店45万家。
据记者了解,除上传店面堂食真实照片外,京东品质外卖门店要求还包括,大众点评3.8分以上,高德、抖音美食4.0分以上,以及美团美食4.0分以上。
而更早前的2025年1月,美团公开表示,为了帮助更多优质中小商家长期经营,投入10亿元外卖助力金,其中5亿元用来支持在平台经营超过3年、复购高、口碑好的优质中小餐饮商家,为每家提供5000元到5万元不等的现金支持和平台补贴。
4月14日,美团外卖总经理薛冰在2025中国餐饮连锁峰会上宣布,未来3年,美团外卖将向餐饮行业整体投入1000亿元,用于商家、用户的奖励、补贴及明厨亮灶建设。
美团方面向《中国企业家》解释称,美团在外卖和配送领域多年投入,不断完善,目前聚焦的是各类信息公开常态化,不断完善骑手权益保护。不管是明厨亮灶的推进,还是骑手福利的推进,美团有既定举措,并不是专门为了“竞争”而来。
上述邹先生说,他希望京东加入外卖行业后,能重塑餐饮外卖行业格局,让餐饮行业不能只为平台打工。
同时他还呼吁,平台介入餐饮行业,应该良性发展、良性竞争,如果巨额补贴了用户,也要做好资金补齐计划,不要最后靠抽商户的佣金来补齐。这会导致商户在外卖餐饮食材上压缩成本,带来食品安全隐患,最终受伤害的是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