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王”再赢一局

从申报到正式上市仅用时98天,宁德时代赴港上市可谓迅速。
5月20日,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价报296港元/股,较发行价263港元/股高出12.5%。截至当日收盘,宁德时代报收306.2港元/股,较发行价涨超16.43%,总市值为1.39万亿港元。5月21日,截至发稿,宁德时代港股市值已经超1.5万亿港元。
自5月12日开启招股以来,投资者对宁德时代IPO的认购热情就空前高涨。
据富途牛牛数据,5月15日结束招股时,宁德时代公众认购倍数超过120倍,融资申购额超过2822亿港元。
“港股上市意味着公司更广泛融入全球资本市场,也是公司推动全球零碳经济的新起点。”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曾毓群表示。
交银国际证券分析师李柳晓认为,港股上市后,宁德时代将成为A/H双平台上市企业,可同时吸引中国内地及海外资本,支持海外产能扩张与技术研发;同时也可借助欧洲本地化生产应对贸易不确定性,进一步巩固其在电池领域的全球龙头地位。
九成募资用于欧洲建厂
根据招股书,宁德时代计划将募集资金的90%用于推进匈牙利项目第一期和第二期建设,10%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用途。
目前宁德时代在海外投建了3座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其中德国工厂已经投入运营,并已经开始盈利,匈牙利工厂一期预计今年投产。
宁德时代也在不断加码海外业务布局,寻找增量。去年9月,宁德时代发布了海外商用动力电池品牌CATL TECTRANS,并推出了五款全新产品;12月,宣布与玛莎拉蒂母公司Stellantis在西班牙成立合资工厂,总投资规模约300亿元。该工厂是宁德时代在欧洲的第三个重要电池生产基地。
财报显示,2019年海外收入仅占宁德时代全部营收的4.37%,2022年增至23.4%,2024年已升至30.48%。此外,在毛利率方面,海外市场也有明显优势。2024年宁德时代境内业务毛利率为22.25%,境外业务毛利率为29.45%。在此前的半年报业绩会上,宁德时代董事会秘书蒋理就透露,公司在海外盈利水平更高一些。
不过,在招股书中,宁德时代也披露了海外风险:“近年来,我们直接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收入占比比较小,但也无法预测各国关税演变对业务产生的潜在影响。”
目前,LG、松下、SK等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在北美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市场份额高达80%。与在欧洲进行重资产投入建厂的出海模式不同,宁德时代向美国出海采用的是技术授权的轻资产模式。它分别向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等美国车企提供电池技术授权,由上述车企全资持有工厂并负责运营。李柳晓认为,宁德时代在美国技术授权产能有望在2026年释放,届时预计能够对冲对美出口的波动。
H股折价仅6.5%
除了募资额,市场普遍关注的还有宁德时代的H股折价。在A股和H股上市的同一只股份,普遍存在明显价差,而A股股价往往高过H股。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自2023年以来共有7只A股公司成功在港上市,包括亿华通、美的集团、龙蟠科技、顺丰控股、赤峰黄金、钧达股份、宁德时代。其中,市值低于百亿的大多折价50%发行,百亿规模的折价34%左右发行,千亿规模的折价20%以上发行。宁德时代A股在5月16日的收盘价为259.36元人民币(折合281.23港元),据此计算,其H股发行价较A股折让的幅度,只有6.5%左右,明显较低。
李柳晓指出,宁德时代以接近A股价格的高位定价,以及23名基石投资者超200亿港元的认购,体现出全球投资者对于宁德时代的价值认可。
在桂灵峰看来,目前港股的估值仍处于低位,对资金有足够吸引力。宁德时代的H股折扣明显收窄,证明市场对港股流动性的信心有所提高,而在信心充沛的基础上,宁德时代这种资本表现乐观的公司,上升空间会很大,而且也会拉动港股市场的交易活力。桂灵峰认为,以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企业的上市,是资本市场活跃度的风向标,“此次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将会开启包含中资在内的全球制造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的序章”。
值得注意的是,5月20日宁德时代H股收盘价较A股溢价约7.4%,这在A+H股中并不多见。
据同花顺数据统计,现有153只A+H股中,折价低于10%的股票仅有5只;H股股价高于A股股价的只有3只,即宁德时代、比亚迪和招商银行。其中,宁德时代H股的溢价最高。
近几年,在国际化战略驱动下,已有不少A股公司选择赴港上市。毕马威最新发布的资料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共有12宗“A+H”上市新申请,而2024年第四季度仅有2宗。2024年至今,A股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赴港IPO,其中就包括宁德时代以及美的集团等龙头股。
对于近期A股企业赴港上市热潮,今年5月,瑞士银行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股票资本市场部主管胡凌寒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曾解释称,主要原因在于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基础,以及港股市场提供的融资便利性。她认为,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国际化,在境外开展融资兼并购的时候,需要使用相应境外货币,在此过程中,港股市场能够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全球化是中国企业近年来的核心战略议题,除了给中资企业提供一个获取海外融资的最优渠道之外,更重要的或许是可以将港资市场打造为一个海外资本互利共荣的平台。”桂灵峰表示。